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需要真正的中文科技文章的预印本文库

姬扬 返朴 2021-05-21

点击上方蓝字“返朴”进入主页,可关注查阅往期文章



近日,《返朴》发表了一篇关于预印本论文被拒的文章。无独有偶,本刊编委、本文作者姬扬研究员也有几乎相同的经历——预印本文库的审稿机制令人颇为头痛。他们的遭遇或许可以代表广大一线科研人员面对中文预印本文库的窘境。为了迅速、高效、低成本的交流,作者在此呼吁,我们需要真正的中文科技文章的预印本文库。



撰文 | 姬扬(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徐晓老师前几天在《返朴》上发了一篇文章,讲述自己的预印本到处碰壁的故事,《一篇论文被预印本文库两次拒绝,什么时候发论文这么难了?!》。我很熟悉徐老师碰到的这些事情,因为他已经在“非常有名”微信群里现场直播了好几年,他上面的那篇文章还是在我的催促下写出来的,而且我知道,还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写在里面。


我补充一下自己的经历。



预印本文库的基本情况


简单地来说,预印本文库是为了方便文章作者确认优先权的,此外也有方便交流的意思在里面,但是它最大的问题在于,对现实世界里的学术评价没有太大的帮助。最著名的预印本文库是arXiv(arXiv.org),国内现在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www.paper.edu.cn)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http://www.chinaxiv.org)。让徐晓吃瘪的就是后面这两个网站。关于它们的一些基本的情况,看看下面这几篇文章,就可以了。




我用预印本文库的经历


2000年,我就在arXiv上放了一篇文章。当时听说与我们类似的工作可能要发Science了,而我们也正在投稿,有些担心,就在arXiv放了一份预印本。我印象中,当时我们已经向Nature投稿了,后来Nature没有表示太多兴趣,最后也发在Science了。(Phase Evolution in a Kondo Correlated System, Yang Ji, M. Heiblum, D. Sprinzak, D. Mahalu, Hadas Shtrikman, https://arxiv.org/abs/cond-mat/0007332)


2005年左右,我在中文预印本服务器奇迹文库(www.qiji.cn)放过一篇文章。但是这篇基本上没有人看,过了几年,奇迹文库消失了。


2016年,我又在arXiv上又放了一篇文章,质疑PNAS上的一个实验工作。我把稿件发给作者并投给PNAS的编辑部,但是他们不理我,所以我就放到arXiv上了。(Comment on "Laser refrigeration of hydrothermal nanocrystals in physiological media", Yang Ji, https://arxiv.org/abs/1601.01027 )



我写了一篇数学文章


2020年10月,我在微信公众号《职业数学家在民间》上看到一个“正方形问题”:在单位正方形内部,是否存在一个点P,它到四个顶点的距离都是有理数?我思考了几个月,有好几次都觉得自己证明了这个问题,但是过几天又发现证错了。最后我确定,这个命题我是搞不定了,但是我能证明几种特殊的情况。感谢上面这个公众号的联系人“风云变幻”告诉我这个问题的来源。今年3月份,我找到原始文献并做了一些搜索,发现这个问题确实还没有被解决,连我说的几种特殊情况也没有人谈到。所以我就想写个文章发出来,但我对自己的证明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


因为我不是搞数学的,这篇文章对我也没有什么用,除了能让我自豪一下之外——这是我第一次解决了一个此前确实没有人解决的问题(虽然只是其中的几种特殊情况)。只是,我还没想好放到哪里去。


那段时间,正好是徐晓在微信群里讲他的预印本经历。我想,这就对了,不是有中文预印本文库吗?我把它放到那里好了。那时候,我已经看过徐晓《返朴》文章的初稿了,所以很清楚他的经历。但是我的文章是标准的数学证明,徐晓碰到的问题,我肯定不会有的了。



我的数学预印本之旅


我把文章写好了,做成了pdf文件,准备把它投到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因为我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也因为那几天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不稳定,老是404的上不去。


4月30日,投稿。因为我是中科院的,所以已经有账号了,不需要重新注册。但是,网站要求我发一个文件证明自己的身份,我就把自己的研究生招生网页做成了pdf,发了过去,然后提交了自己的文章。我注意到,ChinaXiv上一共只有不到两万篇文章,每天只有几篇文章投过去,很多还是已经发表过的。数学文章就更少了,统共只有56篇。


我想,既然文章这么少,我的工作第二天就能发了吧。结果不然。5月6号我才得到反馈,有一个电话通知,还有两份邮件通知。我被拒稿了。



拒绝原因:不适宜发表

论文信息:chinaXiv:T202104.00265

标题:正方形问题的几种特殊情况的证明

作者:姬扬

提交时间:2021-04-30T10:27:03Z

“很抱歉由于您提交的论文(T202104.00265)在方法还缺乏一定创新性,且与论文作者已在国内外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的相关度较低,不属于平台收录范围,故无法发布。”


我非常诧异:这是标准的数学研究论文,预印本文库认为自己是学术期刊吗?他们说有人初审了这篇文章,觉得只是做了一道题。可是,这是数学研究啊,不做题干什么?他们说,因为我以前是搞物理的,这篇文章与我以前发表的论文“相关度较低”,难道没有听说过“凡事都有第一次”吗,你凭什么限制我的研究范围呢?


要知道,我是中科院半导体所的研究员,拥有所谓的正高职称,发表过所谓的高端论文,也得到过所谓的人才称号,还给大学生和研究生教过课。就这样一个人,想发一篇数学的预印本文章,都被拒稿了,你这个预印本平台的门槛也太高了吧?


当然,也许我是个民科而不自觉呢。换个地方试试吧。


当天,我把文章翻译成英文,投到了arXiv。结果也是好几天发不出来。难道我真是民科了?中外双重认证的民科?想一想就有些自豪啊。


5月12日,有邮件通知我说,我的文章格式不对,arXiv认为它是保密格式的pdf文件,他们不能处理,要求我修改。可能因为我的pdf文件是WPS转化过来的吧。


当天下午,我又花了几个小时,把文件转换为LaTeX格式,重新提交。这次成功了。13日上午8点,我的文章已经出来了。(Several special cases of a square problem, Yang Ji, https://arxiv.org/abs/2105.05250 )


8点过后,我把中文稿放在科学网博客上,过了一个多小时,也出来了。但是排版不好,因为里面有很多数学公式。凑合看吧。




后续的一些情况


这篇科学网博文被“精选”了,文章的后面也出现了几个评论,但是都跟文章的内容无关,毕竟读者太少了。我还写了一篇文章讲述我这个预印本的奇妙之旅,也放在科学网博客上。过了一个多小时,博文出来了,再过了一个多小时,博文又消失了。审核未通过。


当天下午,我收到一位名叫Michel Marcus的来信(似乎是法国的邮箱),我们做了几次交流,从他那里得到的信息大致是:定理1也就是正方形边上的情况已经有人证明过了(2011年);评论2里提到的参数方程可以在某个网站上找到;定理3成立的条件是n和n2+4都是素数,这样的素数对可以在某个网站上找到一些例子,如果采用某个假设的话,可以知道这样的素数对有无穷多个。


我下载了2011年的那篇文章,发现他也是采用了费马的无穷递降法,具体实现方式似乎有些差别。没有看到他说是哪篇文章证明了中线的情况(定理2)。这样一来,我的文章里只有定理3是新的了(如果证明无误的话)


我把他提供的信息汇总起来,写了一个补注,更新了我的文章,重新放到了arXiv上,13日8点,更新版的文章也发布出来了。


这件事说明,arXiv还是很有用的。如果我投稿的话,审稿人有大概率不了解这些信息,文章发表了也不一定就立刻被人看到——毕竟这不是什么大问题,肯定也不能发表在什么特别高端的杂志上。



一些感想


我这篇预印本文章的经历,说明徐晓的遭遇不是个案,而是中文预印本文库的普遍现象。具体原因是什么,徐晓在他的文章里也分析过了,我基本上同意。


我想补充的是:我们的预印本文库本来就有很多先天不足,比如说,起点低、基础差、受众少、影响弱,但是我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把自己的架子摆地足足的,门槛设得高高的,姿态摆得翘翘的,要求定得严严的,真是有些奇怪啊。这样的条件,这样的态度,如果还要想进步,恐怕是比较难的了。


预印本文库本来就是为了在学术文章发表之前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了避免当前学术审稿过程中的一些弊端,保护作者的优先权,所以他本来就不应该承担审稿的责任,只需要保证提交的文章在形式上正确就行了。难道我们还需要为预印本平台再准备一个预印本的预预印本平台吗?


有一段时间,我觉得科学网博客有可能成为一个中文预印本的平台,因为他有很多的作者,也有很多的读者。我还给科学网建议,不要让发出来的博文随意更改,这样就可以起到确证发表时间和内容的作用了——所以,现在那里的博文只能在发布后的两天里修改。但是,因为其他一些原因,科学网博客现在的影响很不如从前了。



最后的话


科学技术的发展肯定需要交流,需要迅速、高效、低成本的交流。我们需要真正的中文科技文章的预印本文库!



相关阅读

1  一篇论文被预印本文库两次拒绝,什么时候发论文这么难了?!

2  拒稿: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 发表论文那些事儿

3  预印本论文靠谱吗?

4  预印本:学术交流的“破坏性创新”

5  疫情之下,读预印本论文的正确姿势


近期推荐

1  终结新冠,还是与毒共存?五大原因或致群体免疫失败,新冠许是下一个流感

2  改变科学的10种计算机工具,你用过哪个?

3  印度新冠病毒到底是什么毒?

4  为什么我们非得去找代数方程的整数解?

5  呵,时光不倒流,熟蛋就不能返生吗?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收不到推送了?快加星标!!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返朴」,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微信实行乱序推送,常点“在看”,可防失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